Loading...

珠寶世界雜誌報導:日本最美的收藏級銀壺 京都瑞鳳堂

06 九 17 Written by  Published in 媒體報導

201709074189 342 b

Document page 001

Document page 002

日本最美的收藏級銀壺  京都瑞鳳堂

採訪撰文:Sinyen

圖片提供:京都瑞鳳堂(日本 )、瑞壽藝廊(台灣總代理 )

京都瑞鳳堂所創作的銀壺,有著「日本最美的銀壺的美譽」。它是目前世界僅存,真正自銀片開始鎚擊敲打而後成形的銀壺。從銀片的彎曲、成壺、收口、紋飾,無一不是力與美的結合,是將藝術、工藝、時間、價值 ,淬鍊為一體的呈現。

「銀壺不單只是用銀材料把壺打出來就能稱之為銀壺。」這是已故日本近代金工名家人間國寶關谷四郎的名句。関谷四郎是昭和平成時代之鍛金藝術家,他堅持不使用彫金的表面加工技法,回歸金屬素材的本質,只以鍛金的技藝高超手法,以搥打的方式,給於金工作品豐富的質感變化,將原本單調的鎚目表現,展現出人意表的生命展現。特別是純銀的「銀壺藝術創作」,精湛技術贏得日本政府的正式肯定,被個別認定為「人間國寶」,是日本文化保護財所指定的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 。

京都瑞鳳堂所製造的銀壺,堅守關谷四郎的信念及技術,讓銀壺所表達的價值不單單只是以銀所製作的「壺」而已,乃是背負與表現出日本金工歷史及技藝傳承之精神。堂內的金工藝術大師一雲雄先生,師承於人間國寶関谷四朗,是関谷四朗先生唯一的銀壺藝術之金工傳人,作品承襲関谷四朗豐富的質感鎚目變化表現,現今也如同師父一樣活躍並得獎無數。

生活中的藝術品

為了接觸認識這日本最美的銀壺,筆者來到位於台中文心路四段上的瑞壽藝廊。京都瑞鳳堂作品能夠來到台灣,瑞壽藝廊是重要的推手。

老闆娘李小姐表示,日本各地的職人作家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,以扎實的技術和知識結合,將工藝作品的創作表現到極致。瑞壽藝廊為了將日本這樣的審美意識、生活智慧,傳達給國人,融入日常生活當中,努力尋訪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創作,最後遇見了京都瑞鳳堂的銀壺。

採訪這天, 京都瑞鳳堂的國外代表正巧來台,筆者也因此能有第一手的了解,著實幸運。京都瑞鳳堂主要從事金銀銅鐵錫的金工創作,創業至今已有120年歷史,仍保留最傳統的製作手法,就連使用的工具也是自明治時代延續至今 。

欲了解京都瑞鳳堂的特出之處,得先了解銀壺的基本製作。京都瑞鳳堂代表說明,銀壺從工藝上來分類,有純手工、半手工、機器製作這三大類。純手工是銀壺的製作完全以人手一錘錘敲打,精雕細琢而成,需投注相當高的技術、心力和時間成本。半手工即是銀壺部件有些手工製作、有些機器生產,再將其焊接一起,現今所謂手工銀壺都是這種方式。機器製作則是先設計模型,後鑄造成模具,此法生產快速,千上萬把銀壺轉眼之間就能完成,日本高岡、新瀉的銀壺工廠都是此類不用多說也曉得 ,機器銀壺千篇一律,自然沒有收藏把玩的價值。

純手工銀壺的特色及仿品區別

都瑞鳳堂的銀壺,從壺身、壺嘴、壺蓋、摘鈕、提手到螺絲等,堅持著全手工製作。壺體以一塊銀板慢慢敲打成型,全無熔接、灌模。過程中需將銀片不斷反覆加熱後搥打、延伸。不僅要留意厚度均一,更要拿捏各個細部的搥打力道,以及彎曲連接處的成形處理,加上需要用不同型號的搥子,敲打出精緻複雜的紋路,創作者必須具備相當熟練的工藝,以及長期審美的養成。由於需經過千百萬次的敲擊,一只壺的製作期相當漫長,平均是四個月,紋路表現複雜的,甚至得耗上一年以上時間。想要擁有京都瑞鳳堂銀壺的買家,都需做好「耐心等候」這項功課 。

然而現今銀壺業者,以機器開模卻謊稱手製。這些工業生產壺,採用雷射雕刻後,因也有「立體表現」,初次接觸銀壺的消費者,在不熟悉的情況下很可能會被其華麗的外表給迷惑,而上繳學費。

京都瑞鳳堂代表提醒其實有方法可區辨,他舉例:「手工壺的紋路是以人手進行千百萬次的敲打,敲擊位置錯落,敲擊紋理當會重疊 ,因此若是捶目的大小、間距一致,紋路表現呆版僵硬,就能辨識不是出自手工了。」他又舉一例,「霰形紋壺身上每一個凸起刻痕,都需人手敲擊,在每一個點至少得重覆敲擊三次,因此可以觀察凸起刻痕是否夠小夠尖,凸起越小越尖顯示技藝好,美感評價也越高。若是模具生產,凸起處看來會是圓鈍狀。」

了解日本金工藝術歷史,也可避免被誇張的介紹詞矇騙。日本金工藝術原本運用於武士刀的裝飾,但1876年明治政府頒布了「廢刀令」 ,對金屬工藝產業帶來衝擊,迫於形勢只得轉往民生用品發展,開始了花瓶等的製作。若是銀壺的介紹詞是寫「傳承自江戶時代」,便有著邏輯的錯誤,因江戶時代刀業興旺、利潤高,銀壺是幕末明治時期才開始發展。

京都瑞鳳堂代表並建議,收藏還是要從歷史淵源、產地分類、專業鑑別開始。日本受「藩屬」(類似諸侯)概念的影響深遠,這點從每個地區都有地方吉祥物、特色產物,可看出日本以縣市為主體的傾向。既然都是就地取材、選用當地盛產自然材料開始了產業的發展。若是產銅不產銀,卻做起銀壺生意,可能是受市場利之所趨,才後來跟著投入製作。這樣說來,收藏物品的時候,自然是針對該地最擅長的東西去收藏才是最佳。

台灣巡迴展即將展開

瑞壽藝廊今年上半年曾在台灣文博、嘉義博、台北忠孝SOGO百貨、和高雄夢時代百貨舉辦銀壺展,當時來不及零距離接觸 的讀者也別擔心,因為瑞壽藝廊目前正著手規劃京都瑞鳳堂銀壺的台灣巡迴展,敬請密切留意瑞壽藝廊FB與官網的公布的活動訊息。(http://zuiju-collection.com/)

純手工銀壺的創作流程

一、溶解延展:將999純銀銀塊,壓成約1.5公分的扁平狀,接著不斷重複將其延展。

二、測量裁切:將預計製作的產品所需重量測量好之後,將銀片裁剪成圓形,準備開始搥打。

三、鍛金搥打:將圓形銀片放在稱之為当て金ategane)的金屬工具上,以此金屬工具作為砧底,再以槌子反覆搥打銀片,讓銀片從圓形向中間收攏, 使其成為壺形。

四、燒火取軟: 不斷搥打會使銀漸漸變硬,因此需用火燒軟,增加可塑性,才能繼續進行搥打,這個動作需不斷反覆進行。(台灣俗稱為退火)

五、搥打紋樣:

用各種不同的鎚子工具,在壺表面搥打出紋樣。不同的紋樣有不同的稱呼,例如「雷紋」「水波紋」「霰形紋」「鎚目紋」「御座紋」「岩石紋」等。京都瑞鳳堂的鎚子超過四百支,皆是明治時期所傳承下的搥打工具。

 

機器製作的方法

一、金屬旋壓 (箆絞) : 以機器大量製造出壺身,以模具製造壺嘴、手把、摘等。日本的東京、高岡、新瀉等地均是以此方式製造,價格相對便宜。

二、開模製造: 在模具中灌入銀漿,待其冷卻凝固,此製作方法壺身會很厚重,銀也非純銀。在日本稱之為「洋銀或銀製」,純度為925以下所製作,絕非999純銀。日本的高岡、台灣、中國、韓國等以此方法為大宗。

三、沖壓加工:壓製出壺的上部及下部,之後再連結。壺嘴、蓋子、摘、手把再用模子製造,價格最便宜。以中國生產的為最大宗。

京都瑞鳳堂
京都瑞鳳堂為世界唯一仍保有日本金工傳統的藝術銀壺,經歷數萬次的鎚打,將藝術、歷史與美麗合而為一。
 All works